购物吧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验交流

农村学子进行哈佛毕业 学学他的父母如何教子的(图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7-8-13 18:23:48 人气: 标签:教子经验交流材料
导读:5月26日,一名在湖南农村长大、上大学才第一次进城的中国小伙儿,站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上,这相当于哈佛大学给予毕业生的最高荣誉——从全校数万名毕业生中各选…

  5月26日,一名在湖南农村长大、上大学才第一次进城的中国小伙儿,站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上,这相当于哈佛大学给予毕业生的最高荣誉——从全校数万名毕业生中各选出一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毕业生发言。

  这不是他第一次获得一所大学毕业生的最高荣誉。何江曾经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最高荣誉——郭沫若学金,并作为获代表发言。

  “现在乡村逐渐流行读书无用论,认为寒门很难再出贵子。这样的观点让我觉得挺无奈的。”何江说,“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能够把一个人从一个世界带到另一个不同的世界。我希望我的成长经历,能给那些还在上的农村学生一点鼓励,让他们看到的希望。”

  上世纪80年代的湖南农村,像当时中国所有的农村一样,以土坯房为主,孩子的零食以糖水为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代“留守儿童”就在那时诞生,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到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打工,老人照顾几个年幼在家的孩子。

  1988年,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南田坪乡停钟村的一户农民家中,何江呱呱坠地。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但何江的父母却有个坚定的——不能为了打工挣钱,而让儿子成为“留守儿童”。

  几年过去了,外出打工挣钱的人家,又是砌砖瓦房子,又是给孩子带礼物;但是何江的家,仍是一个土坯房子。何江印象最深的,是睡前故事。无论白天农活儿干得多累、多苦,何江的父亲都会在睡前给两个儿子讲故事。

  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主题——好好学习。“我爸高中都没毕业,也不知道哪里找来那么多的中国传统故事。每天讲都讲不完。”何江上大学后,有一次问起父亲,哪里找来那么多睡前故事,父亲告诉他,很多故事都是自己瞎编的,目的只是想告诉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有好的出。

  除了给儿子讲睡前故事,何江的父亲还严格要求两个孩子的学习。放学后,何家的两个儿子通常是被关在屋里“自习”,作业做完了,继续自习;而这个时候,大多数农村男孩都在田间地头玩耍。

  何江是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人,也是第一个念书念到美国去的人。而弟弟何蛟龙也将从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赴上海工作。对此,父亲何必成十分骄傲和自豪。“村里就我屋里两个研究生。我们土话讲,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

  何必成虽然高中没毕业,也算是当地的“知识”,但只会讲一口“塑料普通话”。他告诉记者,他教育孩子的根本,是绝不让他们成为留守儿童。“既然生在农村,就注定了只有读书才是出。”他说,从两个儿子幼时起,他便反复“一定要好好读书”,两个儿子也争气,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并不断进步。

  何必成说,和其他家长教育孩子不同,“我要求他们学业要进步,但农活也不能丢。”他说,每年暑假他都要求两个儿子下田地干活,一方面是让他们认识劳动,另外是希望他们借此强身健体。儿子何江在哈佛的,为这个农村家庭赢来了无数赞誉,对此,何必成语气淡定地说:“我觉得还可以!”他说,未来的还很长,他不想把孩子说得太完美,“他不能骄傲,虚心才能使人进步!”

  他说小时候,爸爸对哥哥和他的要求十分严格,比如拿筷子的姿势不对都要纠正,还会讲很多道理给他们听。“比如大人讲话,小孩不许插嘴。他特别注重家教,要求每天按时吃饭,而且要求家人都要围坐在一桌一起吃饭。”

  “爸爸喜欢看小说,爱讲故事,讲了很多经典著作里的故事。”有些,则是他自己发挥,编故事讲给他们听。在何蛟龙的印象中,爸爸暴风骤雨式的严肃教育,常让很多小伙伴们感到压抑。由于兄弟二人学习好,家中也有亲戚的子女前来学习,但往往待不到很长时间就离开了。

  在何江眼中,母亲是个温和派。父亲孩子学习不好时,母亲总会在一阵后笑呵呵地跑过来,送上“和风细雨”。

  在母亲那里,两个儿子总能找到自信。何江现在知道,母亲当年的做法,就和如今他所见到的美国人的做法一样——以鼓励孩子的方式,给予孩子最大的自信。

  因为不识字,她总是要求两个儿子把课本里的故事念给自己听,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她还会跟两个儿子讨论。

  何江记得,自己和弟弟都喜欢给母亲“上课”。母亲的循循善诱与何江如今正在接触的美国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刚来美国时很不习惯,不管提什么,导师都说可以试试看。”何江说,美国有一种“鼓励文化”,无论是诺贝尔得主,还是那些名字被印在教科书上的“牛人”,都会习惯性地给予学生鼓励。他们会在跟你一起啃汉堡、喝咖啡、泡酒吧时,时不时地鼓励你一番,让你觉得“前途不错”。

  哈佛毕业典礼的,每年只有极少数的中国学生敢于申请。何江想要发言,目的是让美国的大学生听听来自中国的声音。本版文据中国青年报、成都商报

  申请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对一个英语是母语的学生来说,这都有极大的难度。更何况何江从小在湖南农村长大,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操着一口“农村英语”上了县城的高中。那是他第一次从农村走进城里。在宁乡县城,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英语水平与城里孩子的巨大差距。

  不怕“使苦劲”的何江,买了一本英文版的《佳人》回宿舍“啃”,遇到读到不懂的地方,就在书本旁边进行大段大段的标注。

  到了哈佛大学,何江又像刚上高中那会儿,焦虑不已。中国学生大多喜欢跟中国学生聚集在一起,很难找到机会英语。

  何江硬着头皮,申请给哈佛的本科生当员,“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反正就是想多讲讲英语”。从入学第二年开始,何江给哈佛的本科生做员,这种方法让他的英语表达方式很快从“中式”转到了“美式”。到了读博士期间,何江就可以给哈佛本科学生上课了。

  何江透露,这次哈佛毕业典礼的申请,自己的“农村故事”为整个主题增色不少。他在中介绍中医在中国农村发挥的作用,进而推及到自己在哈佛大学所专注的生物光学、物理专业研究,“以一个理科生的角度,来反思科技知识和技术在社会上不均衡的分布,以及如何将自己研究的科技技术,更广泛地传递到世界不同地方”。

  何蛟龙比哥哥何江小两岁。提起哥哥何江,何蛟龙言谈间全是敬佩和喜爱。“我哥4岁多,就被爸爸送到村里的学校上学了。”何蛟龙称,由于学校离他家很近,经过爸爸何必成几番恳求,学校老师答应让何江试学一周。“没想到,哥哥在一周后的考试中拿到了第一名,就被留下了。”

  哥哥基本上从小到大都是第一名。何蛟龙称,高中时,哥哥考入县里最好的中学宁乡一中。从农村刚进入县城,哥哥还经历了一番过渡期。一开始他的成绩并没能进入学校的重点班,然而大概从高二时起,他又频频成为全校第一。“在当时宁乡一中通常每年都有七八人能考进北大,”然而何江在高考那年,以5分之差错过北大,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何蛟龙透露,哥哥最早在高中就萌生了将来出国学习的想法。当时学校聘了一位外教,哥哥特别渴望和外教交流,于是便买来英文的《简爱》《飘》等回来硬啃,从而加强自己的英语学习。

  哥哥进入哈佛大学后,何蛟龙也考进了电子科大。他说,从大二时起,便不再跟家里要钱,是哥哥为他提供了经济支持。“哥哥在哈佛大学做起了助教,每个月有几千美金的收入,这些工资完全够支付他日常的生活开支。”此外,哥哥还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全额学金以及生活补贴,由于哥哥对吃穿不甚讲究,懂得节俭,因此攒下来的钱足以供他读大学,还能孝敬父母贴补家用。

  对于何蛟龙来说,哥哥何江都给他传递着温暖,也是他的榜样。“他从不贪玩,而且还会我学习,每次回家的当晚都会和我聊至半夜两三点。我们聊、书籍、电影,还有的一些道理。”

  何江常会把生活中的分享给弟弟。“他常对我说,细节会影响以后的生活。”何蛟龙说,有一次,哥哥在哈佛大学校园旁逛超市,见到一位美国老太太费力地拎东西时便帮了她一把,后来才得知老太太竟是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两人因此成为朋友,变为忘年之交。(来源:重庆晨报)

  推荐: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