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吧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验交流

沟通与合作能力(二) ——贯穿职业生涯的功夫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9-9-15 1:45:48 人气: 标签:交流和沟通
导读:任弼时简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

  任弼时简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正如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唯有家园合作效果最佳。”

  良好的家园沟通,有利于家园之间的配合,共同促进幼儿成长。家园共育本质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幼儿。只有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共同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由于各方面不同的因素导致家长在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各不相同,从而其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方法也就自然不同,甚至会有些极端。有些家长主张散养,有些家长主张的,还有些家长主张娇惯。对于这些,作为教师有责任通过沟通转变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还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师的工作,明确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作为师,与家长能够进行积极的沟通,有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建立起信任感。同时通过沟通,让家长看到师对工作积极热情的态度以及责任心,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细心照顾与关爱,同时也看到教师的专业性,从而与幼儿园达成共识,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是每位教师必备的能力。事实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与家长接触的时间较多,家长应该更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脾气、爱好,等等,在教育孩子方面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虽然有些并不成功,但是也可成为教师借鉴的内容。教师在沟通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教育中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因此,家长资源不可忽视。

  想要幼儿的发展达到“1+12”的效应,就需要得到家长的信任,就需要主动沟通、及时沟通、有效沟通。对于家长来说,沟通是与幼儿教师共同营造和谐教育氛围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沟通具有家园合作共育使幼儿的成长优势最大化的重要意义;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沟通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幼儿在家里和幼儿园角色的变化,其表现也不同,教师和家长往往只能看到幼儿的一面,而对另一面并不了解,这就很容易造成。及时、通畅的家园沟通有利于帮助幼儿教师和家长更清楚地认识幼儿,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引导和纠正,最终家园携手共促幼儿的成长。

  作为师,要对本班级家长的年龄层有所了解,同一个班级家长的年龄层跨度较大,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抓住其特点进行沟通。例如“80后”和“90 后”的家长,有着自己的教育观念,阅读相关教育书籍较多,给予幼儿的物质条件较好,乐于接受一些和方法,同时工作节奏快,也忙碌,所以与他们沟通可以通过微信方式将幼儿的点滴进步告知家长,让他们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而且“80后”“90 后”的家长大多有活力,新意多,能够接受新鲜事物,教师可以发挥其所长,如组织幼儿外出活动时,可以多请他们出谋划策,使得活动更加有创新、有创意。而“60 后”和“70 后”的家长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多,对幼儿的情况更想知道得详细一些,所以可以通过电话或来园接孩子时进行沟通,而面对家有二胎的家长,他们养育第一个幼儿时可能观念比较传统,想在第二个幼儿身上进行弥补,所以需要及时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通过邀请他们参与不同的活动,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从而进行迁移。

  如:一天早上,教师发现小班从来不哭的东东最近几天总是哭闹,奶奶一直说:“不知怎么回事,从早上就闹,一个男孩子干吗呀?”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情境,让老师看在眼里,虽然作为师可能经验不够丰富,当下解决不了,但与班中老师沟通后,一起找到了原因:孩子是因为妈妈晚上总是照顾刚出生不久的弟弟,家里的大人也更多围着弟弟转,忽视了对他的爱,他心里承受不了,只能用哭来表示。知道了原因后,教师当天晚上就与幼儿的妈妈、奶奶进行了沟通,告诉她们东东哭的原因,让她们知道孩子是有感受的,这个时期绝对不能忽视对他的爱与关注,每天晚上妈妈必须有陪伴东东的时间或是让东东跟着妈妈一起照顾弟弟,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和以前一样。这就是年轻家长容易忽视的问题,那么师就可以向老教师请教,跟家长进行沟通。

  此类家长一般都是祖辈们,他们对于孙辈的疼爱全部是无条件的,有时甚至让人感觉他们是否换了辈分。此类家长的关注点只在于让幼儿吃得好、睡得好,而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则不以为然,有时甚至是,但同时他们又希望孙子孙女在各方面都不能落后。针对此类家长,师既要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又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孩子的发展有哪些益处。如小班幼儿来园一段时间还不能自己穿服,就可以开展“能干的小手”技能比拼,请爷爷奶奶来观看,结束后与个别爷爷奶奶进行沟通。因为老人岁数大,更要面子,当众点他们的孙子孙女,他们也不舒服,所以要单独沟通。先肯定他们帮着带孩子不容易,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然后说自理能力对幼儿的重要性,在家中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孩子巩固,也可把与此有关的儿歌发给家长,家园即可达成同步。

  此类家长一般为妈妈,当然还包括少数爸爸。从性格来讲,他们是感情非常细腻的人,对生活中的小事、细节都会有很多感触,看问题比较喜欢深究,且学历水平比较高。他们对幼儿的关注度非常高,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事件与问题,往往幼儿无意的话语都会令他们思考一整夜,生怕自己的孩子心灵上受到,容易产生焦虑。对于这一类型的家长,教师的耐心与专业很重要。师在沟通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进行梳理,也可以向老教师请教,然后举例说明,耐心地与家长多交谈,并且在碰到困惑的时候,诚恳地给予他们。教师平时要多关心这类家长,时常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与悉心,这样他们才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如对待全职妈妈,因为她们时间充裕,所以可以邀请她们到班上,协助班级教师做事,也可以在与她们沟通时提前思考,尽可能想得全面,并做好提前预告。如升班了,教师就想到家长一定会担心孩子是否适应新的老师或,这时就把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情况(或关注的环节)拍成,离园时给家长看,特别是关注幼儿的情绪,并让幼儿自己回家与妈妈交流,说说升班的趣事,这时家长的心就会放下来,还会鼓励幼儿继续努力。这就是因为教师提前做好了准备,不等家长来询问,就主动告诉他们幼儿的情况,让他们觉得师也有方法。

  以为中心的家长,他们有着这样一种心理: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他们往往忽略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只把孩子跟从前做比较,所以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聪明、能干。教师当然会看到与家长观点相反的方面,但是教师切不可去、打击家长的积极性,尽量不要在家长的面前多说孩子的“与众不同”,而只能在某些事情上、在某个时机适度地“点”一下,点到为止。其实这些家长心中都是有数的,只是不愿面对现实。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要更多地给予他们爱心、细心和耐心,还要及时把他们的进步反馈给家长,这样就会换来家长的放心。师可能考虑不到那么全面,就可以采取 “赞美时刻”的方式,每天或每周以便条、微信的方式表扬鼓励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同时提出,这样家长就会愿意接受,也会慢慢学着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来班级观摩区域活动、集体活动等,让家长现场看到自己孩子的优势与不足,然后进行沟通,这样既给足家长面子,又能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家孩子与别人的差距,从而转变对孩子的评价,能够科学、客观地评判孩子的各个方面。

  入园离园,接送孩子,是家长每天的必修课,这是个与家长们进行随机沟通的好机会。但要注意的是,当大批幼儿入园或者离园的时候,不宜进行此类沟通,且断不可因为和一位家长交流,而冷落了其他来园的家长。如果与某位或某几位家长有非常必要的沟通,可以让他们稍作等待,等自己把手头工作处理完毕或者交给其他人去做以后再进行。师在这时候沟通的信息,一定是必须要与家长反馈的,语言简短,尤其是早晨,基本是昨天没来得及沟通的,抓紧时间交流,长话短说。晚流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多数是当天发生的一些情况,孩子不舒服或是出现小状况,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怎么处理,给予即可。如在离园时,可以告诉家长:“今天宝宝吃饭比昨天有进步,没要我们喂,自己拿勺吃了一大碗,回家多鼓励他,希望明天继续保持。”既让家长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有哪些进步,为什么受表扬,同时家长也知道配合老师,让孩子在家自己吃饭,养成好习惯。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经常由父母接送,有的是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接送,有的是保姆接送,有的是邻居帮忙接送。对于不能经常见的孩子家长,电话沟通常必要和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在电话沟通时,要注意沟通的时段,不要打扰家长的休息,尽量避免早上7点半之前、中午午休时段和晚上9点以后打电话给家长,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礼仪。可以选择下班以后和家长沟通。如果在不合适的时段有急事沟通,沟通时应简明扼要。作为师,沟通前可以打个草稿,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最好列成条目,这样表达更清晰。同时注意语气、语速,让家长能够听清楚。最后结束时一定不忘记问问家长还有什么,记录下来,可以事后与班级教师一起协商来解决。

  如传递通知时可以打电话这样说:“宝宝的妈妈,您好,打扰一下,因为今天您没来开家长会,有几件事情跟您沟通一下。一是明天需要给宝宝带件他喜欢的玩具,我们明天开展玩具店的游戏,二是让宝宝自己选择带来的玩具,三是教宝宝介绍自己的玩具。一共三点,不知我是否说清楚,您看您还有什么需要问的?”

  便条和微信一般是对临时发生的情况和问题,需及时与家长联系而不方便与家长见面时,或是不方便接听电话,事情又比较紧急时的一种沟通方式。便条和微信的行文力求简明扼要,叙述要清楚,语言要得体,且要把握好信息发送的时间,以幼儿为核心展开交流,不要跟家长闲聊。此外,要注意及时回复家长的信息,若不方便回复,可以约好沟通的时间。师可以多利用便条与家长沟通,因为这样可缓解面对家长的紧张。通过写便条,既能让家长看到教师对孩子的关注,拉近距离,又能锻炼教师的概括能力,能否把一件事情说清楚。所以在刚刚做家长工作初期,师可以多用便条或微信的方式沟通。像新入园的小班,因为每位家长都想知道孩子是否适应,教师哪怕告诉家长“今天宝宝在幼儿园大便了”“早上您离开后就没有哭”等简单几句话,都会减轻家长的分离焦虑。使用微信群沟通也设置一些要求,比如微信群是告知家长一些集体活动事项的,不做闲聊用,如有特殊需求可私信沟通,沟通交流的都与幼儿有关,不涉及到家长的隐私、教师的隐私,等等。

  家访是一种全面了解孩子生活背景、家庭状况、亲子关系等诸多信息的有效途径。家访前要和家长提前做好预约,并说明家访的目的,若家长表现出迟疑,千万不要,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隐私,教师要尊重家长的想法,选择其他适合的方式与家长沟通。此外,要把握好每次家访的时间。心理学研究发现,的有效沟通时间是45分钟左右,太短达不到目的,太长容易偏离主题。因此,家访时教师要引导家长围绕主题进行,将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小班入园前的家访和中、大班的应邀性家访都可以让家长和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以便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师进行家访,一定是和班中教师一起分工进行的。如小班新入园的家访,作为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玩玩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与幼儿聊聊他的喜好和生活习惯,记录下孩子的情况,回来后与班长一起分析。通过家访,教师对幼儿有初步认识,便于开学时能叫上孩子的姓名,能说出他们喜欢什么,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

  家长会是家园沟通的一种常规方式之一,也是我们通过家长了解幼儿的一个契机。在家长会上,教师可以通过和家长的交流,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性格表现、生活、成长经历、主要抚养人状况、交往方式、情绪情感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师在开家长会时,更多地用实例、来与家长沟通,同时,可采取部分群体的家长会,像家长沙龙,针对一个问题与家长共同讨论、交流,多发掘家长的育儿经验,与大家共享,这样既避免,又能缓解紧张气氛。从而逐渐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丰富科学育儿的经验。对于师,如果要召开家长会,之前的准备很重要,可以先从小型的,利用晚离园时召开的那种开始。如告知家游事宜,将春游时间、集体地点、注意事项、家长需做的准备、幼儿需做的准备等,逐一告诉家长即可,这种家长会是比较容易驾驭的。慢慢地随着对家长的熟悉,对幼儿的熟悉,师可再去模仿老教师召开有主题的家长会。

  家长最关心的是幼儿每天在幼儿园的具体情况,最喜欢听的自然是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事情。因此,教师与家长交流时,可以围绕着家长关心的问题讲述一些具体的事情,也可以向家长讲述一些幼儿在园发生的比较特别、有趣的事情或一些生活、活动的细节。如:对进餐有问题或较困难的幼儿,可以与其家长说说午餐、点心的具体情况,提出需要家长关注和配合的方面;对没有良好午睡习惯或午睡情况异常的幼儿,可以与其家长说说幼儿的午睡情况,交流一下午睡时教师发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对衣服穿戴不合适的幼儿,可以与其家长谈谈服装影响幼儿活动的细节;对非常注重“学本领”的幼儿家长,可以说说幼儿的学习情况;对在幼儿园表现比较平稳,无太大异常的幼儿,可以与其家长说一些活动细节,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对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可以说说能力培养对促进孩子发展的作用和价值,让家长知道他心目中的爱往往会了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和家长聊聊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有趣事儿,家长会很开心;向一些比较挑剔的家长讲述照顾孩子的过程,让家长知道虽然他们提出的要求很繁杂,但老师都尽力做到了,从而让家长放心……总之,教师在向家长讲述具体事情时要尽量地描述些细节,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注与关心。

  教师与家长沟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面谈或书面等不同方式。教师在和家长进行面谈时,首先要记住“微笑”,因为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所以,教师一定不能吝啬自己的微笑,要用自己的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其次,要记住三个字:细、勤、亲。“细”即沟通全面,细心细致;“勤”即沟通及时,勤问勤答;“亲”即沟通真诚,亲切亲热。这样的交流沟通一定能让家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并乐意接受老师的意见和,许多问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

  教师与家长身份不同,角色不同,出发点不同,感情表达方式不同,所以,对于发生在幼儿身上的许多事情,两者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处理,有时会因不能达成共识而导致双方关系不融洽,从而影响到进一步的交流沟通和家园配合,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与理解家长的想法和感受,要以平等的态度、朋友的身份对待家长,经常站在家长的角度扪心自问: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想?如果我是家长,我会怎么做?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理解家长,并找到比较好的切入点与其进行交流沟通,才能用自己的真情赢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从而与家长建立融洽的家园合作关系。

  任何一位家长都很在意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都很在意自己孩子在教师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教师在与家长交流孩子存在的问题时要注意措辞,不要让家长产生和错觉,认为教师对他的孩子有成见、不满意、不喜欢,因为这样非常不利于进一步交流和沟通。交流中教师可以用委婉的语言描述幼儿存在的问题,语气不要太过强烈,表情不要太夸张,以使家长更好地接受教师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当教师和家长在某些问题或事情上产生较大分歧的时候,教师要以礼相待,尤其是面对那些不明事理、情绪易于激动的家长,教师更要懂得“”,多听他们倾诉,甚至是抱怨,不能针锋相对,应该采取“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方法,尽量先平息事态,然后利用其他途径迂回处理。对于那些争强好胜的家长,教师应该采取“晓之以理”的方法耐心沟通,不让矛盾进一步。

  与家长沟通幼儿的情况,先想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让家长理解。尤其师,经验不多,面对家长时就应该更加谨慎。家长跟孩子一样,都喜欢被表扬,所以先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之后再提出努力改进的方向。如:“宝宝最近吃饭时能够自己用小勺吃,非常有进步。回家您还要继续让他自己用小勺吃饭,锻炼自理能力的同时,还能增强自信。接下来,您家可以在饭菜上有所调整,逐渐让宝宝不挑食。”切忌与家长沟通时全说缺点,而且每天都说,家长也会反感,他们会想,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让教师管理、指导好的,孩子有问题正常,老师应该想办决问题才是。这样一来就会矛盾,家长不愿意再与教师沟通。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教师要不断发现并及时反馈,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喜欢每一个孩子的。

  师与家长沟通时既要指出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幼儿的发展有哪些不好的影响,与幼儿的发展目标去对应,让家长清楚他们的孩子在哪些方面还有差距,还要告诉家长具体的对策和方法。不能用笼统的语言结束沟通,也不能把问题就抛给家长。如“您回家也管管”“上课注意力总不集中,说了好多次也不管用,您看怎么办吧”。总这样沟通,家长就会质疑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不知如何配合教师进行家园共育。当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前思考好方法后再与家长沟通,如“关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们您可以与孩子一起商量,列个计划表,什么时间做什么,然后与孩子一起执行监督,相互提醒,还可以玩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如侦探破案、传密码等”。家长有了方法,就不会盲目,而是有目的地观察幼儿,尝试用老师给的方法去实践,一旦成功,家长会特别老师,从而认可老师的专业性。

  “勿以善小而不为。”有些时候之所以家长有情绪,是因为我们教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往往容易被家长积小成大,成为隐患。如小朋友不小心被同伴抓了一下,没有划痕,教师就会觉得没事,不用跟家长汇报,但当事后家长来追究的时候就非常被动,家长会:为什么当天不告诉我们?如果伤势恶化了怎么办?等等。就是这些被我们忽视的问题,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因小失大,甚至会否定我们之前做的所有工作。相反,如果我们及时与家长沟通,“东东爸爸,跟您说一下,今天户外活动滑滑梯时东东不小心把腿磕了一下,我们当时也让校医进行了检查,涂了点药,现在他也说不疼了,回家后您也再注意观察。”家长听后会认为教师对孩子非常负责,而且十分关心。两种结果,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所以作为师,一定要事无巨细,每个孩子发生的事情,都要记清楚,不要嫌麻烦,怕家长不理解,越坦诚越能得到家长的信任。

  家长会发现孩子的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有很大差别,有些家长就会以自己家庭的标准来要求教师。面对家长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教师应该自己的原则,但在时也要有一定的技巧。例如: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因为在家没有睡午睡的习惯,所以一到中午睡觉时就哭闹,于是家长会要求教师:“中午她要是不想睡就算了,让她玩会儿玩具吧。”这个家长看似很简单的要求,在幼儿园集体管理中却是行不通的。有的教师会直接说:“那可不行,如果让她玩玩具了,她以后更不睡觉了,也会影响其他孩子的。时间一长,还养成不好的习惯。”还有的教师说:“幼儿园之所以安排午睡环节是有科学依据的,孩子每天要12个小时的充足睡眠,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您的孩子中午在幼儿园不肯午睡,可能就是原来没有养成习惯,所以不适应。您可以试试让她早点起床,把她在家睡觉时用的小枕头和小被子拿到幼儿园来,周末在家陪她一起睡午觉,慢慢养成好习惯。”两种不同的回答,虽然都是家长的要求,但很显然,家长对前者的说法不太容易接受,反而会认为教师让她的孩子午睡仅仅是为了方便管理,而后者的说法就高明许多,一方面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午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为家长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这样家长不但乐意接受,而且会对教师心存感谢,更重要的是,家长对教师的专业性产生认可,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幼儿园里的孩子众多,作为师最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每一个孩子,能叫出他们的大名甚至小名,还包括在开学前或是家访时,获得的每个孩子的基本信息、喜好、性格特点以及需要特别照顾的地方。每天尽可能多地知道每个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在接送幼儿时,便会有更多的话题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细心、敬业和专业,从而产生信任感。切忌对每位家长反馈孩子的问题都是“今天挺好的,没什么问题”。一天可以,两天可以,但每天都是同样的语言,家长一定会有想法:“都挺好的,那我的孩子到底好在哪里呢?”所以师要特别注意表述方式,要说出孩子进步在哪儿,而且是真实的。例如可以和家长可以这样表述“今天乐乐拼出一架飞机,而且是自己完成的,中间失败三次都没有放弃,这样不懈的品质可要保持噢”“今天天天帮助小朋友学会系蝴蝶结,教的时候非常有耐心,表达得也非常清楚,真是不错”。这样的沟通,让家长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好在哪里,为什么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且家长在沟通过程中,也学会了表扬的方法,家园同步就可以共促幼儿成长。

  被孩子所喜爱的教师一定也会得到家长的信任。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喜欢和老师打成一片。作为新手教师,年轻有活力,是赢得孩子喜爱最好的资本,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不是主班老师,而降低自己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存在感。户外时与孩子们玩成一片,闲暇时光和孩子们聊聊天,区域中参与幼儿的游戏,中午午睡时给幼儿讲图书,只有多与孩子们互动,才能在孩子们心中占得一席之地,才能让家长因为孩子喜爱老师而更加信任老师,因为家长对教师的评价来自于孩子的发展和变化。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是高大的,大家都认为教师的行为应该成为学生、社会的楷模。可见,教师的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师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控制肢体动作的幅度,并适度减少肢体动作,从而使自己的举止不至于让人感觉到夸张或者被别人曲解,给人以教养良好、成熟稳重之感,从而增加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师无论在幼儿面前,还是家长面前,都应该服装得体,仪表大方,要给人舒服的感觉。这里还要特别强调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的站姿或是坐姿,必须要得体,不要跷二郎腿或是很不地坐着,给家长留下不好的印象。

  师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要逐步学会积极主动。有些家长也许会喜欢与比较年长一些的教师交流,这种现象正常而又普遍,而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种现状。当还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那就从给家长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点头,打一声招呼开始。等家长慢慢接受我们的时候,就可以从幼儿在幼儿园的变化与进步谈起。此外,教师在与家长交谈的过程中要注意谈吐规范,思清晰,简洁明了,多使用书面语言,减少口头语,语速适中,不宜太快,不然家长听不清楚,同时给予家长的信息不要过多,要有重点地沟通。既要主动热情,也要把握分寸,不轻易打断家长的讲话,要在情感上接近家长,努力和家长做朋友。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与家长成为工作中的合作伙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新手教师毕竟在教学实践经验上有不足,难免会有遗漏和疏忽,不要为自己的错误去刻意掩饰,更不要因为担心而推卸责任,这看似摆脱了一时的危机,却有可能永久地失去家长的信任。如当家长问起孩子情况,如果教师的回答是“这个我也不知道,上午不是我带的班”,就会让家长感觉该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师应该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让家长看到你的努力,用真诚换来家长的信任。此外,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往往来自于某个细节的。所以新手教师不要轻视自己接手的每一项工作,要记住家长交代的每一个小要求,要记住孩子的个别需要,对家长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当你认真地面对与家长互动的点滴时,你与家长之间的信任就有了情感的保障。如小班家长更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吃喝拉撒),那么教师可以每天与家长沟通,告诉家长孩子今天吃饭的情况,是否吃了,吃了多少,对什么食物特别喜欢,再举例说明。作为师,有了这样的意识后,逐渐就要做到家长问到孩子的情况,都能对答如流。刚开始只能从小范围做起,早晨记住个别家长的需求,一天中就要多关注这些幼儿,便于离园时与家长反馈。从少到多,从一件事到几件事,从被动到主动,教师的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

  专业会让教师更有底气,当师能够给家长提出更多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解决家长提出的有关育儿方面的各类问题时,家长的信任便会自然产生。而这就需要新手教师不断积累平时的工作经验,不断提升教育观念,不断向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和保育老师求教,并进一步充实有关于幼儿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获得更多信任。同时,了解到家长急需解决的共性问题,通过观察及记录,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持,借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的年龄特点寻找答案,带着这些具体案例与理论支撑,就可以自信地做出专业的解释,让家长感觉到教师的专业性。

  如小班经常出现幼儿咬人或是现象,如果只是跟家长说“我们会注意的”,并不能抚平家长的不满,而我们应告诉家长,小班幼儿的特点就是行为优于语言,所以当他们想玩玩具,得不到时就会去抢,也是因为他们语言表达还没有完全达到一定水平,这时就需要我们告诉幼儿,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说“你能给我玩一会儿吗?”只要多几次尝试,幼儿就知道用语言去表达。再比如发现幼儿在家或是在外面游戏的时候总,家长咨询老师,说孩子不能自己解决问题。就这样的问题,作为师就可以直接从年龄特点出发,“中班孩子正是交往建立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与更多的伙伴游戏,但是由于交往技能不丰富,加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就只能靠求助来帮忙,这个时期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他们一些解决问题的小方法、交往技能的小方法,这样在处理同样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尝试自己解决”。这样沟通下来既体现专业性,又能够帮助家长,让他们也尝试去做,一举两得。

  师面对与家长沟通,往往会有些担心,有些抵触,都可以理解。每位教师都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只要我们能以真诚的态度与家长沟通,就会逐渐得到家长的信任。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是为幼儿的发展而做的沟通,家长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信任教师。尤其遇到比较麻烦的家长时,更不能急躁,要耐心倾听,多理解家长的心情,记住办法总比问题多。

  财成国际

关键词:交流和沟通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